古话说:男要入对行,女要嫁对郎。
不知道这句话有没有过时,反正身边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不再纠结嫁不嫁郎,也有不少男性开始提升形象,学习如何恋爱,我倒确信这是件好事。
别误会,舒祺老师做不了情感“砖”家,咱还是聊职业,今天聊聊适配性的话题。
帮人结婚的产品经理
咨询中经常被问到一类问题,比如:
老师,如何确定一份工作适不适合自己?
老师,这份工作不是我喜欢的,该换吗?
老师,我都换了好几份工作了,还是找不到我的真爱,怎么办?
有没有发现如果把问题里的“职业”用男友/女友替代也不违和?
职业和情感选择本身就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如何像观察人一样看准一份职业,建立深层连接,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携手向前?
一块来看。
先说一件最近听到的有趣的事儿。
最近一直在得到上听梁宁讲“产品思维”,梁宁说她的一个朋友在做“结婚教练”,这个职业的使命很伟大——指导30岁以上,下定决心要结婚的人,如何在一年半之内搞定结婚。据说她用这套方法已经帮助30多个人结婚了。如果这套方法能推广开来,明年被逼婚族就不怕回家过年了。
她是怎么做到呢?
这位教练原来的职业是产品经理,于是她把看产品的思考框架迁移到了看人的场景中来。
产品经理看产品,从外到内有五个层次:
第一层:感知层 我们对一件物品的直觉感官,例如产品的设计;人的外貌、口音等。
第二层:角色层 社会分工对我们的角色设定,比如职员、恋人、子女,父母等。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 财富,人脉,精神资源等等。
第四层:能力层 不用多说
第五层:内核层 也叫存在层 是我们作为一个人为何存在于世的理由。
很多人一旦进入第三层就很难看准自己到底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来建立长期关系了,但恰恰资源结构层才是区分表层和深层的分水岭。
开篇说了,我们今天不谈婚恋,我说说这个“5层模型”对于我们考察一份职业的启发。
职业认知三层次
其实,我们对于职业的看法也可以由表及里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感知角色层
对于职业的认知在这一层的人会这样去描述一份好工作:
“啊,我好羡慕xxx的工作,行业好好,一年挣xx万,出入的地方都好高上大……
通常按照这样的标准去挑选职业的,会落入职业选择的两大坑:
一是只看职业的艺术照(相亲过的孩纸,你懂得)
二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所谓艺术照,就是只抓职业的表面数据,去了才知道跟自己想象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其次,因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只能下意识选择钱多、光鲜,看上去好的。
但如果你有机会接触不同环境和行业的人就会知道,任何一份看上去光鲜的职业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痛苦和纠结(这个以后我另写一篇详说)。
第二层:能力价值层
到这一层我们对职业的关注点不再是表面的数据和信息,我们开始从能力的和市场的维度看待职业。我们开始会问这样的问题:
“我擅长最做什么?这个行业未来2-3年的趋势是什么,我想要在这家公司实现的价值是什么?”等等。
这时,我们的关注点从“外在数据”变成了内在的“价值观和驱动力”。
第三层:核心内在层
如果有一天你跟周围的人说你想换工作,所有人对你的回复都是:“你疯了吧,瞎折腾啥”?基本上你就到这层了。
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很多人毕生都在追求一件事——希望自己被看见。
这种被看见其实就是存在感。所以如果你看见一个人衣食无忧,生活滋润却还要上蹿下跳地折腾,那一定是ta在找存在感。
梁宁说:“存在感对于人就像生存之于动物一样,是触发情绪和推动行动的开关”。
对此,我深信不疑。
我在职业转型的课堂上经常举高琳老师的例子,高琳老师离开外企时已经做到了人人羡慕的金领职位,她跟我说:“当时选择离开时我想的就是:就是“死”,也要“死”的明明白白的,那样混日子,连“死”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感兴趣推荐去看高琳老师的《职得》,里面有详细的转型故事)
所以,内核层是我们内在的、对于人生追求和世界的基本看法,是我们存在于世的理由,它满足的是一个人的存在感和人生的意义。
不同层级的玩法
知道三个层对我们的职业有什么启发?
1、如果你工作不到3年、不怎么得志,且对职业的认知在第一层,相信我,你所谓的不适合其实是“我想要更好的”。(脑补:“我的男友不适合我,我想要欧巴宋仲基)
这个时候,与其去纠结适不适合耗费心力,不如把时间省下来完成下面的事情:
1)踏实地做好手头的事情:多年人才工作让我笃信一件事:一个人能耐,在哪里都差不了,反之亦然。
2)努力提升自己的软技能:对于普通人来说,软技能决定了我们职场发展的长度。什么是软技能?——自我管理能力、情绪控制能力、长期深度阅读和思考的能力,表达演讲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
如何提升能力?戳此处。
3) 开拓眼界,努力实践,建立自省意识。
开拓眼界,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清晰“自己想要什么,如何得到,然后制定计划加倍努力”的行动,比其他人更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是这个阶段该做的事。
2、 如果你工作3年以上,工作游刃有余,开始思考价值和驱动的问题,想要拓展更多可能性,建议参考以下模型:
选择一件事情,尤其是一件长期坚持的,一掷十年以上的,无非看三点:你是否喜欢它,你是否擅长,以及这件事有没有未来(市场价值)。
未来和擅长好理解,我说说喜欢的维度,喜欢的维度我更愿意解读为长期坚持。
什么事情可以让我们长期坚持下去呢?——有天分和热情的事情,天分的事情让我们一学就会,甚至能无师自通,损耗成本低;热情能让我们即使受到挫折仍然坚持前行。
如何发掘让自己有天分和热情的事情呢?
这需要按照正确的方法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反思框架从而找到和确认自己有激情和天分所在,这个过程绝非易事,需要时间。具体方法戳此处。
3、 最后,分享一点我关于自(no)我(zuo)探(no)索(die)层级的思考:
职业之初,我们往往想寻找一份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职业中让人头疼的决策问题,到后来会发现这根本就是妄念。
第一,这个时代,只要我们自己还在成长和变化,决策性的纠结和困惑几年就会出现一次,所以,这样的纠结和困惑并不可怕,只要能找到前进的方向,坚持行动就一定可以解决;最可怕的是有一天我们停止成长,甘于庸碌,在我看来,那才是一个人放弃自己的开始。
第二,自我探索、身份转变的过程不是一个线性向前的图形,它是以一种螺旋上升、循环往复的方式在持续不断地进行。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我们是选择在本职工作上精进、斜杠找平衡,或是完全离开原来的职业环境进入到全新的领域,都是让自己在这个循环往复过程中不断改变、螺旋上升。而改变自己这件事,除了打开视野、解开认知盲区外,更重要的是:
不断行动
只有行动才会有踏实的进步;只有正确地、不停地折腾、尝试才能真正由内而外地摆脱他人给你设计的路径,贴上的标签,自由且义无反顾地活着。
简单总结一下:
1、 职业和相亲很像,不同的认知层级决定了不同的态度
2、 每个不同认知层级和阶段有不同的应对姿势
3、 职业的决策问题一直都会有,放下妄念,持续行动。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及图片来自网友投稿,如涉及j9九游老哥俱乐部的版权,请联系j9九游老哥俱乐部,我们将在24小时内做出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