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0年04月26日

成长1.0——外力推动

我的中学和大学都是在懵懵懂懂中混过来,几乎没有认真地学习和思考过,高中的记忆也只有打牌和逃课的印象。大学前两年也几乎都在网吧度过,虽然后面拿了两年奖学金,但也并不是基于成长的努力,只是因为不想再补考。由于家里一直要求很严格,父亲也是我眼中拼搏的榜样,所以总体来说虽然不爱学习,但有一定付出之后成绩还算中等。

那时候,我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为了不让父亲骂我,所以在考研期间我每天晚上都复习到2点多,最后我在数学基础不佳的情况下考上了研究生,这给自己增强了自信心。但是到了研究生期间,我还是没有找到成长的动力,只是在研究生入学时由于考过托福,所以担任了学习委员和学生会干部,在这一个阶段,我对自己的要求标准也随之提高了,逐渐走上了正向循环的轨道,协助学院领导做了好几个课题,并借着研究生期间的表现顺利进入了银行工作。

成长2.0——内核觉醒

参加工作之后,我走上了独立的征程,我继续在取悦父亲的动力下延续了研究生期间的良好表现。从一入职开始,我就表现积极主动,除了事务性工作,我还主动思考。凭着高学历和主动表现,短短9个月我就从基层晋升到了省一级分行机关。

这段时期我最大的动力其实是来自内核的觉醒,但我的内核觉醒来得太痛。在入职一年多之后,父亲被查出身患癌症,我放下工作,在父亲身边陪伴了最后的两个多月,当父亲在我的怀里呼出最后一口生命的气息,我崩溃地嚎啕大哭,那种“子欲孝而亲不待”的痛苦让我陷入深深的自责,我后悔没有更早地成长,让一生骄傲的父亲看到他儿子的成才。

在打理完父亲的后事回到工作岗位后,我白天在单位拼尽全力地工作,晚上回到空荡荡的房子里抱着父亲的遗像跪地痛哭。我立志要做一个让父亲骄傲的儿子,也要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让他在天之灵能够对家里放心。

成长3.0——技能提升

在这个阶段我很想做到出类拔萃,于是我反复研读业务政策、不断磨练工作技能,在不断拓宽自己的业务边界过程中,我被提拔为单元经理,在这之后,只要是我经手的具体事务性工作,基本上就不用领导再操心。此外,由于我时常为领导起草一些文字材料,这进一步拓宽了自己对全行业务的了解。

但我明白,这个阶段仅仅是在技能上有所提升,例如综合文字材料的起草,也只不过是复制粘贴得更顺畅了而已,自己对整个组织的业务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还不到位。就像采铜老师说的:“以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但即便如此,我在这个阶段的努力已经让我比同层级干部远远优秀一大截,于是顺理成章地晋升为部门副总。

成长4.0——认知跃迁

提任部门副总以后,具体事务性工作承担得较少,开始有时间思考一些问题,也发现自己在单元经理岗位上积累的技能明显不够用了。因为在这个层次需要对部门的工作进行把控,也需要在很多场合作发言,所以会觉得自己的积累太少,没有办法做出高质量的输出。

于是我开始阅读课外书籍,也购买很多线上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强,又花了许多时间钻研学习技能,并成功开发了一门课程在行内讲授。此外,我开始接触心理学和生涯规划的知识,对自我进行了很多探索,对内核的理解和认知也更加深刻。

我不再满足于当一个让父亲骄傲的儿子,而是从内心的需要去规划自己的成长路径,从价值观满足的层面去设计自己的事业,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动力满满。同时,我开始着重学习思维和视野方面的内容,对整个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认知有了质的飞跃,我开始思考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也开始思考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去支持战略转型。

慢慢地,我对分管的招聘、培训、党建等工作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工作起来也更加游刃有余,在这个岗位上得到了全行上下的认可。在2018年的测评中,我在所有正副总经理中排名第二。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对干了11年的人力资源工作没有丝毫倦怠,还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赛道。

纵观这一路的成长,最初的时候都是未经思考和计划的随意成长,只不过运气不错,一路走来遇到了好的家人和领导,所以走得很顺利。当然,这里面也有一定的必然性,也是因为我的父亲在我心里种下了卓越和迭代的种子,让我一直以来有前行的动力。

发表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