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0年04月20日

真是“躲得了和尚躲不过庙”,职业习惯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确实迎来了个体自由意志觉醒的时代,但是,当我们有了更多选项之后,我们该如何做出选择?又是什么在影响我们的关键抉择?到底是什么在决定这我们的职业上限?

基于此,我在这部电影中挖掘两组很有意思的对照:

一个是剧中的人物——哪咤和申公豹;

另一个是剧外的创作者——导演和特效师;

中间那一列的“?”你觉得应该填写什么?

是你的追求,你的志向,是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你无论在何种情景下都会被吸引的东西,正是这些在影响着你的关键抉择,决定着你的上限。

你立什么样的志,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01、找到人生目标,究竟要花多长时间?

有个学员曾经跟我说过,她在大学的时候看见有一篇文章,讲的是“如何在20分钟内找到你的人生目标”,于是她按照其中讲述的方法,花了4个小时,写满了7页a4纸,但是还是没能找到那句能让她哭出来的话,她问我:

老师,我是不是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啊,我会不会一生都找不到我的使命呢?您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呢?

于是,我想了想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我发现在关键节点做出的选择都是基于不同的追求,而层次不同的追求在决定着我行动的上限:

2007年-2015年:这一时期的主要动力是升职加薪,所以会经常加班、尽量满足老板的工作要求;

2015年-2018年:这一时期的主要动力是提升能力、加速成长,所以会去主动选择,有意识地储备资源,目标方向逐渐明朗;

2018年-2019年:现阶段追求自我实现,追求优势和人生意义在工作上的体现,于是成为独立培训师,大量阅读,不停磨课,飞往各地讲课,经常在机场中度过凌晨。

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我才找到下面几句让我无论何时看了都会充满力量的话:

我对她说:我探索和明晰自己的这个阶段的人生目标花了10多年的时间,你花的4个小时还觉得长吗?

人们总有一种妄念:希望能在短时间内达成自己想要的状态。

从而高估了自己的短期,低估了自己的长期。

由于没有形成合理预期,所以很容易在这种落差中放弃,而一旦放弃,就会变成在小事上精挑细选,在大事上完全被动顺从的人。

很多人问我,究竟要花多长时间才能找到自己值得专注一生的事业?

巴菲特在十几岁时就找到了,《哪咤》的导演在学医3年后才敢于选择,我摸索了10年,有的人花了20年、30年,甚至更长时间......

但是,这些找到了的人,无一例外都活成了自己最想要的样子。

所以,在找人生目标这件事情上,无论花多长时间,都是值得的。

(关于寻找目标的具体方法,可以阅读这两篇:《那些成功的人,目标反而更少》、《如何练就锋利的目标力,将梦想照进现实》)

找到目标后,紧接着就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实现目标?

其实对目标进行深挖,会涉及到愿景、价值观、使命。

价值观其本质是一种感觉、状态,是我们拥有的一种品质,是一种综合的东西。

价值观往上走是宏观的愿景,往下落是依托行为的使命,使命感是完成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如何把宏大的愿景落实到切实的使命,从而每天都让梦想照进现实呢?

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将心注入的状态。

02、你为什么无法将心注入?

为什么导演饺子会把每一个表情打磨到近乎完美,而特效师就修改一个镜头就快被逼疯了呢?

这就是目标的高度和广度不同,从而带来的行为的密度和强度不同。

饺子的目标就是要打造顶级的作品,所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死磕;

特效师的任务是上班、交活儿、修改、通过、拿钱,但在同一个作品上被返工多次,就会觉得对方是奇葩,所以不愿意浪费自己的时间陪他们死磕,他要换一个地方为其他的“正常人”工作,但是奈何兜兜转转还是碰上了那个“不正常”的导演。

王阳明说:立志是人生的第一等事,并且立志当高远。

你定下的目标越高远,创造的价值就会越大,辐射的人群就会越多,从而对自己的要求就越高,就越能专注在每一个当下,将心注入,做好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才不辜负自己宝贵的目标。

没有将心注入地做事,就有经常感到某种被动、挣扎和焦灼,为何?

因为没有一个心仪的目标作为牵引,就会成为整天去处理一些所谓的“紧急任务”、“不得不做的事情”,所以就会有一种想“赶紧完成”的心态:

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想的都是怎么快点把这件事情做完,然后去做下一件事情;当真正开始做下一件事情的时候,又想着赶紧做完再做下下件事情。

永远不愿意把当下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一件事情当中。

如何才能找到能够让自己沉浸其中、全情投入的那件事呢?

张曼菱,改革开放后首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中国女性,曾在北大有过一次精彩的演讲,她说:

什么叫平庸?平庸就是被眼前淹没。

什么是卓越?卓越就是可以不受眼前干扰,一意孤行,保持自己的最高方向和最佳状态。

这是一种宝贵的穿透力,能够透过现实的迷雾,看到理想与未来。

如何才能练就这种穿透力呢?

从问自己下面这个问题开始。

03、今天,你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精要主义》一书的作者格雷戈·麦吉沃恩讲到一个让他人生发生重大转变的经历。

当时他在法学院念书,一直以来的想法是一旦学成,就可以当律师,写法学著作,教授法律课程或者从事法律咨询工作。

然而,他白天读法律书,晚上看那些重量级管理学家的著作,闲暇时间都用来写作,并且认为这是一种明智的“横跨战略”,能在同一时刻面面出击。

结果,麦吉沃恩说“我既没有在任何一项追求中彻底失败,也没有在任何一个方面大获全胜。”

很快,他就开始怀疑所有这些开放的选项究竟有什么重要的?

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情,你会做什么?”

他的回答中并没有法学相关的事情。

几个星期以后,他正式从法学院退学,离开英格兰前往美国开始了作家和教师的职业生涯。大家能够读到《精要主义》这本好书,就是因为那个关键性的问题。

然而,如果要让你回答“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你可能一下子答不上来,但是我们可以从问自己“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开始做起。

比如,我有个习惯,每天起床在知识星球打卡今天要做的3件事,按照优先级排好,晚上的时候就会复盘每件事情的完成时间,相关活动的感悟等;

排在第一位的那件事情就是我今天最重要的事情,是需要我花最多时间、需要想得最多确保它得以百分百完成的事情;

重要的事情可以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

不断地澄清自己的目标,会让你的决策越来越快速和优质,能够迅速排除那些干扰项目,让自己能够百分百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中来。

最后总结一下:

如何提高人生的上限,挖掘更大的潜能——入门须正、立志须高。

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可能是一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事情,但是值得你去探索;

其次,你立什么样的志,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目标的高度和远度,会影响你行动的强度和密度;

最后,从问自己“今天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开始练就自己的穿透力。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及图片来自网友投稿,如涉及j9九游老哥俱乐部的版权,请联系j9九游老哥俱乐部,我们将在24小时内做出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网站地图